在天文学中,为了在坐标系中表示椭圆轨道上运动的行星或天体,使用了近地点角的方法。
在阅读本文之前,建议了解椭圆的几何特性、开普勒定律和圆运动的基本概念。
1. 近地点角
近地点角是指,从天体的轨道近日点到当前天体之间的角距离(角度)。
近地点角从近日点逆时针方向测量。
那么,为什么要定义近地点角而不是使用椭圆方程呢?

如上图所示,假设有一颗围绕太阳运行的木星。
由于影响木星轨道运动的最重要因素——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,因此如果将坐标系的轴移动到椭圆的一个焦点上,则可以更容易地表示各种因素。
例如,利用近地点角、椭圆的半长轴(a)、偏心率(e),可以在坐标系中轻松表示木星的轨道速度。

2. 用于近地点角的椭圆轨道的三个要素

在近地点角中,利用轨道的半长轴(a)、半短轴(b)、偏心率(e)来表示所有要素。
知道椭圆方程的人对半长轴和半短轴会很熟悉,但对偏心率(e)这一概念可能不太熟悉。
偏心率是指,各轨道的焦点距离除以轨道半长轴得到的值,表示轨道的扁平程度。
偏心率具有0(完美圆形)到1(直线)之间的值。

3. 用近地点角表示太阳-行星距离
这次我们将尝试用近地点角(θ)来表示太阳到行星的距离(r)。
如下图所示,假设太阳位于两个焦点中的右侧焦点,行星位于从近日点起的近地点角θ的位置。

此时,可以假设一个直角三角形。
这里可以利用毕达哥拉斯定理。

让我们逐步解开这个公式。
因为sin²θ + cos²θ = 1,所以可以消去两边的r²。
然后,将两边除以4并进行整理。

现在整理得出关于r的公式如下。

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利用近地点角、半长轴和偏心率来计算太阳-行星之间的距离。
4. 什么是近地点角?
指的是行星从近日点起的角距离。
使用近地点角的原因是为了更容易表示行星的位置和速度。
太阳-行星之间的距离可以按如下方式表示。

5. 结论
今天我们了解了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——近地点角。
请记住,这个公式不仅适用于太阳系,也适用于所有天体。
下一次,我将写一篇文章,使用近地点角来计算行星的速度和动力学能量。
댓글을 불러오는 중...